| WAP浏览 | RSS订阅
 
会员登陆:     VIP功能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信息资料 » 市场信息 » 正文

2012中国制鞋行业市场调研分析报告发布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2-10-19   浏览次数:6462

            中国制鞋业有着悠久的历史,随着改革开放的潮流,中国承接国际制鞋业的转移,一跃成为全球最大鞋业生产中心和销售中心,形成了十分完善的产业链和产业发展平台,并且已基本占据了全球中低端的鞋产品市场,而使传统的制鞋大国
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等已放弃中低端市场,全部转向高端市场,南美的巴西的制鞋业也开始转向高端市场。这是一种国际产业发展的趋势。

    中国行业研究网发布的《2012-2016年中国制鞋行业投资策略及深度研究咨询报告》显示:中国是制鞋大国,但不是制鞋强国。中国制鞋业面临“三低问题”即低档次、低质量、低价格。这种“三低”的竞争,造成市场上和经营中的无序竞争。因此鞋类企业应调整思路,调整产品结构,加快产品升级换代,由数量型转向质量效益型。增加产品开发投入,加大科技发展力度,自主开发新款式产品,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质量档次,提升品牌客户的开发和服务水平,努力拓展业务空间,提高产品的差异性和市场竞争力,用质量来获取利润。中国制鞋多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如今也开始面临劳动力成本上升,电力供应紧张、原材料价格上涨以及环保要求趋严等问题,一部分鞋厂(主要是人数庞大的大厂或不规范的小厂)面临着关闭和转移的抉择,也有部分鞋厂关门大吉或者搬迁到其它地方。中国制鞋业的竞争优势是明显的,但如何适应国际市场变化和国内的生存环境,把握好市场的发展机遇,也是业界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中研普华行业研究机构认为,中国制鞋业的产业转型和转移是大势所趋,一部分有创新能力和规范性较强的企业,走向产业升级的转型之路,一部分依靠生产成本取胜的企业转到内地生产成本更具优势的地方,如广东珠三角制鞋业已开始向东西两翼相对较落后地区转移,温州制鞋业已向西部地区转移,而且中国制鞋业的发展目标应是产业的国际化,和市场的全球化。在与世界制鞋业的博弈中,中国制鞋业若能立足国内市场,确保产业的生存和发展,进而发展全球化的品牌和管道,以长袖善舞的优势占领国际市场空间,实现制鞋业的可持续发展,那么,中国作为全球制鞋业的中心不会改变,无论产业怎样转移,也是在中国各地转移和发展。

    中国制鞋市场发展情况投资分析

    当前中小企业虽然面临普遍性的外部环境压力,但仍有一些在品牌经营、关键技术、细分市场上求创新,某一方面形成竞争优势的企业,维持不错的增长。但是对此,经发局相关人士也客观表示到,2008年金融危机后,许多外贸鞋企转向国内争抢市场,加剧了内销市场的竞争。同时,中小鞋企内部开始分化,一线品牌尚能维持不错的增长,二线品牌、没有品牌的加工型企业受到很大冲击,特别是一些缺乏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压力很大。

    据相关市场调研显示,困难的企业多是“有单就做、没单就停”的“等单型”鞋企,在产品竞争力上无“一技之长”。例如,晋江市是运动鞋生产基地,有安踏、361等品牌,更有大量无品牌加工厂。相当部分鞋厂靠从大厂接单为生,有活就干,没活就停,不但不搞产品开发,而且一看到大厂的新产品上市,就迅速“依样仿制”。由于管理费少,过去还能赚点钱,随着行业产能饱和,内销市场竞争加剧,“夹缝中求生存”越来越难。

    现在几大品牌的市场强势地位已确立,他们的开发周期缩短、产品换代加快,一个款式卖一段后就打折,留给“模仿跟风”的加工厂的市场空间越来越小。

   不少企业因在外观设计、关键技术、细分市场等方面“高人一筹”,不用担心生存问题。比如,远通鞋业没有与品牌运动鞋直面竞争,而是选择帆布鞋为主攻产品。颇具时尚感的帆布鞋,不但成本相对低,而且受到年轻人喜爱。中小鞋企一定要专业人做专业事,把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做精,也许企业规模无法做到很大,但利润率并不低。。

    现在消费越来越个性化,市场就会越分越细,大企业往往是大规模批量生产,而中小企业在某个方面更容易做精做专,个性化消费趋势有利于中小企业。小企业不能成为大企业的“缩小版”,而是细分市场、错位竞争,培养自己独特的竞争力,相对于在一个小的方面成为品牌,获取一定的品牌利润。多数中小企业要向专业方面转型,要在某个点上做成“业内品牌”,而不是市场品牌。大企业离不开中小企业,中小企业永远有生存空间,其关键要放弃粗放经营,找准定位,做强做专做特。

    历经数十年的发展,我国的鞋业制造已逐渐与国际接轨。在当今世界经济体制下,鞋类制造是我国重要的轻工业之一。根据我国庞大的消费人口数据分析及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等因素分析表明,未来十年内,国内鞋业市场前景依然可观。但在可观的市场前景下,鞋企之间的竞争将是一种必然结果。

    国内鞋业市场研究两大方向:

    注重自身品牌塑造

    如今,国内鞋企越来越注重于品牌塑造。企业最具影响力的终究是品牌效应,鞋企同样也不例外。毫不夸张的说,只有有着响亮品牌的鞋企才有可能成为行业中真正的王者。数十年来,国内逐渐涌现出诸如安踏、特步、李宁等知名的一线鞋类品牌,并在行业内起着巨大的影响。

    足以见得,当全球化贸易浪潮已经有以质量,以价格,以品牌决胜成败的今天,鞋商们更应该透过形势变化调整自身营销模式。打造自身品牌显得赫然醒目,如此看来这个决策势在必行了。鞋商们不仅要在科研上詹卓,还应了解市场行情,明白消费者对鞋产品的追求,摒弃传统销售网点,开辟新模式,例如扩宽产品销售面,从单一的鞋子卖到各种各样的用品,例如用软文做广告,从人物代言到文字推广等等渠道。其实品牌制造已经不是单纯的表面符号,在产品品质,技术升级、健康环保等深层次也发生质变,这个模式早晚得跨越。

    以品牌价值赢取市场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形式下,以品牌价值来赢得市场依然是个不错的选择。以国内老牌“回力”为例,回力一直致力于赢取低端市场,并为此奋斗数十年,拥有着良好的口碑和不错的成绩,逐渐成为低端鞋类市场的领导者。

    显然,在资源紧张,竞争转向品质的今天,我国鞋企更多的是需要重新洗牌,应该从企业经营模式、效率、产品质量上下功夫,而不是仅仅停留在价格战、资源战上。当一个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新的目标怎么下,怎么走才能更加健康持续是每个出口鞋企必须冷静思考的问题。提高质量是使我国真正成为鞋业强国的根本,鞋类产品不仅要符合国家标准外,还应该注重舒适性、美观性、安全性。我们应该在此研究下做更大开发,不让外人轻而易举的抓住我们的把柄。相信经过洗牌之后,那些拥有技术含量,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制鞋企业将会脱颖而出,通过整合后将会变得更加强大,更具有竞争力。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形式下,国内鞋企的发展之路将走向何方?谁也说不清楚。但这对中国鞋企来说势必是一种机遇,同时也是一次挑战。我们期待国内鞋企能在竞争中实现新的突围,进而走向世界。2011-2012年是制鞋业不断的发展,加大生产的。特别是2011年11月增长31。99,是2011年最高的。总体来看,制鞋业向着良好的方向发展,中研普华行业研究机构预测2012-2016年中国制鞋业的经营模式将会升级。

 
 
[ 文章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主办:中国鞋业研发设计中心、国家鞋类检验中心、全国橡胶工业信息中心鞋业分中心、莆田市鞋业协会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2008-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