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AP浏览 | RSS订阅
 
会员登陆:     VIP功能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市场动态 » 国内市场 » 正文

东莞传统制造业加快布局跨境电子商务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3-10   浏览次数:600
在东莞虎门高铁站内的小书店里,美籍华人张彤禾所著的《打工女孩》一书陈列其中,该书这样描述东莞:“没有任何人的指令,东莞就这么发展起来了。东莞做的是它力所能及的,也就是说,香港和台湾那些低技术含量的工厂,做衣服、玩具和鞋子……”

  这可能是东莞给世界、包括国人的普遍印象——身处全球制造产业链最低端的“世界工厂”。在最近的舆论里,这座“世界工厂”仿佛又处在“倒闭”的边缘,大批企业转移、工人纷纷撤离的消息不时见诸报端。

  一石激起涟漪的,是1月初东莞市政府新鲜出炉的“1号文”。东莞决定拿出超过100亿元真金白银扶持实体经济,扶持的对象很明确——先进制造业。那正处于煎熬之中的传统制造业怎么办?这让传统制造业主们心中惴惴不安。在随后召开的东莞两会上,港台籍政协委员纷纷借分组讨论之机向市长袁宝成“发难”,逼得市长不得不现场澄清“误会”:“‘先进’对应的是‘落后’,‘传统’对应的是‘现代’,发展先进制造业,并不是要和传统产业对立起来。”

  弦外之音,传统制造只有脱下“落后”外衣,变身“先进”,才能留在政府的视野之中。这层意思在“1号文”字句间也能读出:东莞要应对的是“全球制造业高端化竞争”。也就是说,不要再充当低端的“世界工厂”,而要抢占国际产业分工高端环节。

  传统制造变身“先进”、“高端”,这是政府的抉择,是否也是市场的抉择?该不该变?能不能变?如何变?带着这些问题,记者在东莞进行了实地调研。

  传统制造大势:三个“一批”

  传统制造的生存境地究竟如何?去厚街看一看。

  东莞所辖的32个镇街多数“术业有专攻”,厚街镇以制造鞋和家具闻名于世。“有个玩笑,如果你想开鞋厂,两手空空来厚街,机器、材料什么都有;如果你想仿冒任何世界大品牌鞋,在厚街都能采购到所有原材料。”东莞市皮革鞋业协会常务副秘书长王灼良笑道。

  在“倒闭潮”传言的阴影下,小镇似乎喧嚣依旧:5公里长的“家具大道”上车水马龙,珠三角的家具、机械、材料、配件都在这里集散;高耸的写字楼随处可见,其中鞋和家具的专业市场达20多个,兴业国际家居之都、名都家居广场等展馆内人流涌动,成为广东乃至全国家具“买卖全球”的重要平台;星罗棋布的工厂和商铺中,仅鞋业有关的上下游企业就有4000家。

  传统制造“倒闭潮”存在吗?记者向当地几位行业协会负责人寻求答案。

  方沛基是东莞市鞋材行业协会会长,对于“倒闭潮”他不以为然。“鞋材这块,2008年是低谷,现在反而是一个新高。用什么衡量?铺位租金。对材料市场来讲,开店是个定风标。现在厚街鞋材的铺位是历史最多的,约有2000家,租金也是历史最高点。”

  外部环境不景气有目共睹,是什么带动了鞋材的兴旺?方沛基告诉记者,是大量研发公司在东莞的落根。“整个厚街目前有三五百家鞋业研发公司,一个研发公司能养活好多工厂。研发的找我们采购,他下线几十家工厂都要来拿同样的材料。同时,材料本身的研发也越来越高端,比如日本“健康鞋”所用的超纤,过去我们做不了,现在能做到,很多高档仿皮比真皮还贵。就这样,研发和材料越做越大,反而是生产企业迁移出去很多。”

  鞋材旺着,鞋业生产企业呢?王灼良的态度是谨慎乐观。“哪个人一年不换几双鞋?鞋永远是朝阳产业。不过现在做鞋确实有压力。”王灼良介绍,厚街八成鞋企是出口企业,去年被东南亚抢了一部分订单,1到10月,东莞以加工贸易方式出口的鞋减少了12.8%。厚街鞋企的数量,也从2008年的460家减至目前的410家。但可喜的是,鞋业的整体效益在提升。虽然企业数量减少,但去年前三季度厚街依然有4.85亿双的产鞋量,占世界鞋业产量的4.8%;随着自动化生产的引入,从业人员由2008年的14.7万人下降至13.5万人,专业设计、管理人员比重则由12.5%上升至16.8%。

  记者走访了一些鞋企发现,“有压力”是共同的感受。刘翼孔来自拥有2万员工的华坚鞋业,他告诉记者:“订单没少,但利润少了。过去一个订单几万双,现在连几百双的小单都有,单小,还要求很多不同的款式、码数,加大了生产难度。”

  压力之下,“做高端”成了鞋企的共同选择。王灼良告诉记者,鞋子产能过剩,三年不做,库存都卖不完。做低端,你永远都低不过别人。所以当前,龙头鞋企都不惜重金做高端品牌、抢高端市场,规模以上鞋企85%以上都成立了研发部门。为了防止鞋业传统模式复归,厚街正加速将低端工序向外转移,从简单的鞋面加工转移,到现在整条中低档生产线都移向内地。大型鞋企绿洲鞋业公司的总经理甚至自信满怀地宣称“在制鞋行业正在出现‘中国制造’向‘中国设计、全球制造’转变的趋势!”

  家具行业更不比鞋业乐观,东莞名家具俱乐部副秘书长方润忠坦承“情况很严峻”。受房地产影响,家具内销市场萎缩,外销也陷入低迷,很多不错的企业都关门了。而厚街的情况还算好的,因为主要是做品牌——小小一个厚街镇拥有注册家具品牌2200多个。在东莞另一个主攻家具的大岭山镇,由于主要做贴牌生产,遭受的冲击更加惨重。

  日子是几家欢喜几家愁,但记者走访的所有行业、企业无不强调一点——传统产业用传统模式已经无路可走了!

  “要么关闭,要么搬走,要么转型。”东莞市发改局副局长肖必良下了同样的结论。肖必良的结论有数字支持,“企业综合成本涨得厉害,仅人工一项一年增加10%到15%,环保成本也越来越高,加工贸易环保投入2008年到2012年增长了264%。现在,东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利润率很低,仅4%左右。”

  事实上,“淘汰一批,转移一批,升级一批”正是东莞制造业的大势所趋。记者从东莞市外经贸局拿到的数据显示,从2008年到2012年,在东莞加工贸易企业中,劳动密集型企业数量从7827家下降到了5596家;企业转出外省投资设厂实现的进出口额,则从6746万美元大增至2.46亿美元。

  出人意料的是,东莞这座“制造之城”并未因传统制造的困顿而停滞发展的脚步。根据黄埔海关最新统计,就在2013年,东莞外贸进出口值又创历史新高,达到1530.7亿美元,稳居全国第五位、广东省内第二位。GDP增速则连续7个季度稳步加快,2013年达5490亿元,9.8%的增速超过了广东和全国的平均水平。目前,东莞各类市场主体空前地达到56.7万户,在广东省地级市中排名第一;12月末,三大运营商手机活跃用户1889万,比去年同期增加125.5万;工业用电增长2.35%,全省第一;来自于东莞地区财政总收入994亿元,增长15.5%……一系列“飘红”的数字,显示东莞的人流物流依旧畅旺。

  东方不亮西方亮,市场永远只青睐有准备的人。通过以上调研,我们已经能够理解东莞市政府扶持“先进制造”的决心,同时也可以得出结论:传统制造变身“先进”、“高端”,市场使然,势在必行。

  传统企业“变身”三趋势

  传统制造变身“先进”、“高端”,听上去不可思议,但就是有一些企业家,具备“从空酒瓶里喝出酒来”的能力。在厚街调研,许多企业创造的传奇打动了我们。

  在东莞的高端百货商场第一国际,一家名叫Tibao Aucheho的品牌男鞋店“镇”住了不少顾客。店门口摆放着欧式的古老鞋机、鞋楦,宣传单上讲述着品牌的高贵出身:“意大利——神话中制造仙履的国度,诞生出Aucheho皮匠家族……”口袋里没有钱的人不会进这家店,进店的人为2000元起价、贵到上万元的男鞋刷卡时也不会皱眉。

  很多顾客并不知道,该品牌的拥有者其实是东莞一家土生土长的民营企业琪胜鞋业,虽然其品牌店只开在全国的一类市场——从北京的燕莎到广州的奢侈品中心太古汇。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中国代表团旗手姚明出场时穿的,正是该品牌为其量身订做的皮鞋。

  “我们能有今天,老板觉得他做了人生中最棒的一个决定。”琪胜董事长助理邓燕燕兴奋地向记者讲述,1998年,成立不久的琪胜像成百上千的厚街鞋企一样,靠贴牌代工站稳了脚跟,并租下了一座很大的厂房,准备扩建做加工订单。就在这时,董事长尹积琪去美国逛了一圈,有感于代工企业的受制于人,又发现外资鞋企纷纷进军中国,他豁然开悟:别人争着进来,我为什么非要挤破头出去赚那点辛苦钱?回国后,尹积琪不惜赔上100万订金,毅然放弃租下的厂房,自创品牌,开拓起国内高档男鞋市场。琪胜严格按照“欧洲品质”去生产——引进意大利最新的设计,最先进的工艺、设备,进口最好的皮料。今天,当厚街众多鞋企还在辛辛苦苦为燕莎、太古汇中的进口鞋做代工时,琪胜却骄傲地成为这些奢侈品牌中的一员。

  靠大胆、勤劳就能致富的时代一去不复返,过去的经验,可能就是今天、未来失败的原因。在东莞,每一个成功攀至“高端”的传统企业都在绞尽脑汁出“绝招”:或寻觅世界顶级的设计、或开创全新的商业模式、或开拓别人未曾关注的市场……另一方面,还有大量企业主的思想没有从传统模式上转过来,或想转不知往哪儿转。

  “搞清楚风往哪里吹很重要。”东莞外经贸局副局长蔡康告诉记者,该局专门针对纺织服装等传统行业召开了现场会,召集业内企业,一起剖析成功企业的路径。“一方面让企业看得到方向,另一方面也为政府调整产业政策作参考。”

  风往哪里吹?在东莞调研,记者发现了传统企业“变身”的三种趋势。

  第一种趋势是提升品牌“含金量”,变身高端品牌。

  谈到爱马仕、LV等奢侈品,没有谁介意它们出自什么生产线,只传颂其高贵的血统和传统的手工。长期为奢侈品代工的一些东莞企业耳濡目染,也深谙提升品牌“含金量”之道,他们请来全球最顶级的设计师,一边讲着动人的故事,一边塑起了品牌的高端形象。

  树品牌的途径,则从过去的买品牌、自创品牌发展到今天的品牌输出。收购国际品牌,“打国际牌,走内销路”是不错的选择,然而动辄上千万的品牌收购费也令人生畏,于是一些企业开始自创品牌,甚至成功向海外输出自己的品牌。城市之窗家具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企业总裁赵家尧说,他们很早就制定了“品牌输出”战略,2008年金融危机来袭,欧美市场不行了,却一举将品牌打入 “不差钱”的中东地区,在沙特等国开设了多家上万平米的专卖店。

  第二种趋势是换“线”换“芯”,变身先进制造。

  通过换生产线,越来越多的劳动密集型企业逐渐走向自动化生产,变身为“先进制造”。如在服装这个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由于工序的复杂性,几乎不可能实现完全自动化,然而东莞晶苑毛织却在试用一条自己研发、业内罕见的全自动生产线。而在年销售毛衣12亿件、几乎占国内销量半壁江山的大朗镇,毛织产业的自动化趋势如火如荼,一台数控织机能顶6-8个熟练工人,减少用工达80%,这样的织机大朗镇引进了4万多台,并由此发展起装备制造业,实现了产业置换。

  与此同时,通过植入高端的“芯”,一些传统企业拿出了高科技、智能化的产品,跻身高新技术企业。家具行业向来对前沿技术的敏感度很低,而今,那些屹立不倒的企业相互比的就是高科技。城市之窗家具开发的“智能家居”就令人叹为观止,走进其易格系列家具展厅,仿佛走进了未来世界:沙发拥有强大的“大脑”,自动调节功能和舒适度超过飞机头等舱;电视和书柜完美地融为一体,还可随柜门自由移动;卧室的床组家具,则配备了整体兼容当下潮流电子产品的外设接口,实现了与iPhone、iPad等的无缝链接,躺在床上操作,就可以舒适地用电视观赏手机、平板电脑中的视频。制鞋行业同样在走向智能化,厚街已出现了2家国家级高新技术鞋企。

  第三种趋势是进军“2.5产业”,变身现代企业。

  在东莞,一些眼光不凡的传统企业家将进军高端的破冰之举,放在基于生产性服务业的“2.5产业”上。如中国最大的女鞋生产企业之一华坚集团,在厚街镇政府的支持下成立了世界鞋业总部基地,瞄准全产业链的整合,为当地中小鞋企提供服务。“这里是研发中心、贸易中心,也是采购中心、检测中心、快速打样中心……跟鞋子有关的一切服务我们都能提供,为中小鞋企节省成本,赚更多钱。”刘翼孔说。另一家成立于2005年的服装企业搜于特则干脆放弃生产环节,专攻设计、销售、物流和品牌推广,2010年已成功上市,2013年纳税2亿多元。

  “种二产的树,结三产的果”,通过进入“2.5产业”,这些企业成功到达了“传统产业”的彼岸——现代产业。

  加快发展跨境电子商务

  聊起网购这个话题,东莞名家具俱乐部的方润忠激动了。

  “我们很多树品牌、讲质量的企业,这两年明显受到电商玩弄!网店谁都能注册,品牌随便贴,把人家的照片传上去,明明是五千的东西,标价两千,那实体店还能经营吗?!你们媒体真该呼吁国家限制电商。”

  限制电子商务?这显然是被逼急了的话。但从中很能感受到传统制造企业面对电商来袭的困惑和无奈。

  狼来了,是一味抵制,还是自己也变成一只狼?显然后者更为明智。在东莞,从事加工贸易的企业有1万多家,根据一项最新的抽样调查,其中超过5000家企业有意愿开展跨境电子商务。“一套8000人民币的家具,转手老外就是8000欧元,我们为什么不直接卖给欧洲家庭呢?”东莞楷模家居的老板这样说。主动变“狼”的企业已经很多,仅在厚街制鞋行业,已有近2000家上下游企业涉足网络营销,外销产品覆盖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事实上,传统制造云集的东莞有着开展电子商务的先天优势,据统计,淘宝有1/3的商品产自东莞。并且在国内贸易电商已是一片红海的今天,东莞以其外向型经济的优势,更有望开拓跨境贸易电商这片广阔的蓝海。现在的问题是,对单个制造企业来说,涉足跨境电商是一件门槛颇高的事,面临着人才、通关、物流等诸多瓶颈。“政府的手”此时发挥了作用,由邮政局牵头,东莞正在打造首个跨境贸易电子商务产业园,配套海关、检验检疫、税务等部门入驻,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

  走进产业园,七层场所已被企业租用,有小型制造商、中小电商,也有国际知名的大电商。在园内的网销中心,一支专业的电商运营团队正在eBay、亚马逊等国际平台上忙碌,销售当地加工贸易企业生产的箱包、鞋帽、服装、化妆品,将“东莞制造”推向全世界。

  eBay团队负责人韩俊为记者演示了一个手机壳在eBay上卖给美国消费者的过程。“美国人在eBay上发现,原来东西可以这么便宜。这样的手机壳在美国当地要花一二十美金,而找中国卖家只三五美金。通过各国邮政普惠的“国际小包”业务,运费非常便宜,一公斤运到美国只需七八十人民币,如果是戒指之类的轻小件,只要两三块钱。”韩俊说。

  对于习惯了接大单的制造企业来讲,是否能适应从“大货柜”到“国际小包”的变化?东莞市邮政局副局长张锋告诉记者:“2013年东莞通过邮政发出的‘国际小包’约有350万件。跨境电商这块国际需求非常旺盛,加工贸易企业尤其需要接受小批量、多批次、个性化的定制需求,思想的转变需要一个过程,我们有必要引导企业认识这个趋势。”

  事实上,东莞市政府对于跨境电子商务寄予了厚望,认为这是东莞品牌——而不仅仅是“东莞制造”迈向世界的千载难逢的机遇,东莞有望借此走向国际产业分工高端环节。东莞市委政研室主任邓涛说:“我们的最终目的是帮企业打品牌、拓市场,而不是简单地把莞货卖到外国人家里去。现在的中小制造企业,可望在网上直接便捷地与海外大买家对接,不仅大大提高了利润,而且可以根据海外需求开展设计、研发,在网上注册、打造并维护品牌。”

  “这块做得好,就是一个翻身仗,让全世界认识到底什么是‘中国制造’!”东莞市副市长唐庆涛雄心勃勃地说。

 
 
[ 文章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主办:中国鞋业研发设计中心、国家鞋类检验中心、全国橡胶工业信息中心鞋业分中心、莆田市鞋业协会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2008-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