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AP浏览 | RSS订阅
 
会员登陆:     VIP功能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行业资迅 » 正文

借鉴—温州鞋企等寻新模式缓解用工荒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1-02-14   来源:中国鞋网   作者:中国鞋网   浏览次数:820
前言:用工荒已成为一种常态,传统制造业如何从容以对,对此,业内人士表示:“缓解用工荒,根本在于提升劳动力价值,进行发展模式创新,现在创造新的‘温州模式’已经迫在眉睫。”
       “2004年,当用工荒刚见诸报端的时候,它还是中国人经济生活中的一件新鲜事,可如今,用工荒已成为一种常态,我预计它还会持续30年。”昨日下午4时,当记者带着这几日在温州采访的各路声音来到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的办公室时,周德文,这位研究“温州模式”的知名专家脱口而出。

       无独有偶,温州职介服务中心随后向记者提供的开张第三日的最新用工供需状况显示:1596家企业进场供岗11745个,1005名农民工成功签订意向就业协议,但仍有10740个岗位空岗待补,企业用工状况仍然紧张。

       对此,周德文表示:“缓解用工荒,根本在于提升劳动力价值,进行发展模式创新,现在创造新的‘温州模式’已经迫在眉睫。”

       近七成温州企业缺工

       昨日,本报刊登了温州代表性行业“鞋革业”缺工状况,其实在温州,在同样属于用工大户的电子电器、服装乃至打火机等劳动密集型行业,“用工荒”现象十分普遍。

       据温州市经贸委于今年1月26日发布的《2010年温州工业经济中的主要困难和问题》一文中的数据显示,温州近七成企业缺工,这一条被排在“困难”选项的第二位。据该委经济运行综合处处长李雄伟介绍,“七成”这个数据是在对温州制革、塑编、金属冶炼等18个行业855家企业进行调查后得出的。其中,缺工缺10%的企业占43%,缺20%工的企业占15%,缺30%工的企业占9%,缺工一半以上的占1.5%。

       另据温州市人才中心的统计显示,2010年以来温州企业用人缺口持续扩大,该年前三季度温州人才中心共举办招聘会46场,提供岗位数11万多个,但累计进场的求职人数才8万人,供需失衡严重。

       李雄伟向记者回忆了上世纪90年代温州“一个岗位十个人抢”的情景,慨叹今日,西有重庆等地的“截留民工”,东有温州企业开着大巴去火车站“抢人”、送豆浆,老员工带一个新员工进厂奖100元,“中国的人力资源已经告别无限供给时代。”李雄伟说。

       每年免费培训5万农民工

       用工荒究竟因何而生?中西部经济发展吸纳部分农民工,80、90后新生代农民工“心高手低”,国家惠农政策等,这些都是原因。还有不少专家学者提出的“中国劳动力价值被低估”也成了“证明观点”。记者在实际的采访中发现,目前温州企业中“涨薪潮”风起云涌,农民工工资每年涨10%—20%,但另一方面,在劳务市场,农民工如没有一技之长,其自身的“劳动力价格”无论如何也难以提高,只能做普工,靠吃苦来赚辛苦钱,这没有发展性,农民工也不满意,跳槽跳得欢,这给企业造成困扰。

       究竟该如何跳出这个怪圈?今年34岁的四川“新温州人”贺刚的故事或许有借鉴意义,他通过努力从一名普工成为技术能手,改变了自己的价值。

       1995年,刚来到温州的贺刚,“当时最大的梦想就是苦干几年赚辛苦钱,然后换一个体面的工作”。尔后他进了一家建筑工程公司当了建筑工,做的是扎钢筋的活,月薪也就千把来元。

       不过,年纪轻轻的贺刚不甘于就这样原地踏步,而是不断努力学习,参加政府和企业办的各种培训,潜心钻研琢磨,十几年过去,贺刚虽然做的工作还是“扎钢筋”,但扎出了艺术。偶然的一次机会,贺刚参加了温州建筑业职业技能大赛,得了第一名,之后他又接连拿下省第一,全国第一。终于在2006—2007年,贺刚先后被评为全国五一劳动奖获得者,全国十大务工青年。随之,贺刚不但拿到了温州户口,还获得了保障房待遇,享受到了国务院和温州市的政府津贴。

       对此,温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培训处处长金凡表示,温州每年都会拿出2000万资金对5万多名农民工进行免费培训,以提高农民工的技能水平。“从小的方面看这为农民工习得一技之长,提高自身的劳动力价值,延展未来的可发展性奠定了良好基础,从大的方面说也为温州产业升级,发展模式创新奠定了基础,这将有助于从根本上缓解用工荒。”

       摆脱用工荒需创新模式

       诚如上言,人力变为人才,为企业和经济发展升级准备了最重要的条件。“温州企业,或中国企业,一直以来走的是一条低工资、低价工、低附加值的发展之路,这种模式依赖的是低技术的丰富劳动力,但却又决定了这种模式做出的产品卖不出好价钱,企业的利润薄,拿不出更大的蛋糕分给员工,员工不满,就会跳,企业用工就荒,现在是谋变的时候了。”周德文说。

       对此,温州鞋革行业协会执行会长谢榕芳也是深有体会。“温州鞋有名,但大部分都是中低档商品,利润很薄,员工要求涨工资,今年企业给涨10%,明天再要求涨就难了,因为没有空间了。”怎么办?“唯有转型,做高科技鞋,做环保鞋,做高附加值的名牌鞋,一方面高技术会让企业对劳动力的依赖减少,一方面也能让企业赚大钱,分大蛋糕给员工,员工尝到甜头,自然也就不乱跳槽了。”

       据了解,目前一系列变革正在温州鞋业中悄然发生。如红蜻蜓就通过科技创新,推出了纳米鞋,轻薄透气;康奈根据人体保健要求,推出了舒适鞋,健康鞋。此外,温州鞋的环保性能也越来越高。“从皮革,到胶水,我们要求所有原材料都是环保的,以保证温州鞋内销外出口的品质。”谢榕芳说。

       周德文认为,区别于以往旧的温州模式,新的温州模式必是要走高科技,深加工,高附加值之路。“简单的给员工加薪,这种方式来治用工荒治标不治本,根本之路还是在于创新,创新温州模式,这样企业才能最终摆脱‘用工荒’带来的影响,保持持久的生命力与发展力。”周德文说。
 
 
[ 文章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主办:中国鞋业研发设计中心、国家鞋类检验中心、全国橡胶工业信息中心鞋业分中心、莆田市鞋业协会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2008-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