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AP浏览 | RSS订阅
 
会员登陆:     VIP功能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行业资迅 » 正文

莆田鞋业科技创新 跨越发展的强大引擎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1-01-11   来源:中国鞋网   作者:中国鞋网   浏览次数:1047

2010年,科技牵引福建快跑。来自科技部的最新统计数字,我省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指数居全国第5位,高新技术产业化指数居全国第6位,知识产权竞争力居第9位;

2010年,全省近80%市、县(区)通过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其中35个被评为先进市、县(区);

2010年,有7项科研成果荣获2010年国家科技奖,其中负责完成的有4项,创历史最高水平;

 

水稻航天育种和超级稻、两系稻、转基因水稻等育种技术国内领先;

 

万吨级“煤制乙二醇”成套技术工业化开世界之先河;

 

超细硬质合金制造技术成功突破国外技术封锁和市场垄断,带动相关产业规模数百亿元……

 

省委、省政府始终把科技摆在重要战略地位, 坚持科技支撑和创新引领,大力实施科教兴省战略和人才强省战略,初步建成具有福建特色的区域创新体系,全省科技综合实力不断提升。

 

一步一个脚印,我省努力打造人才积聚的宝地、成果转化的洼地、科技创新的高地,持续演绎科学创新支撑引领跨越发展的奇迹。

 

创新引领,产业提升,危机变契机

 

制鞋产业是莆田最大的产业集群,也是该市最大的传统优势产业。但长期以来,不少企业贴牌生产,形成以外销为主、内销不畅的“单脚鸭”格局,尤其是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产业受到严重冲击。面对危机,莆田狠抓自主创新,通过省市联合推进,研制出一次注塑成型技术,生产的足球鞋较同行节能30%,化学用品使用量降低80%;开发出的新鞋可规避欧美关税壁垒,产品关税由37.5%下降到12.5%。以高附加值的产品进军国际市场,把产业优势转化为品牌优势,莆田正实现“鞋类制造”向“鞋类创造”跨越。

 

这仅仅是我省传统产业通过技改不断深化提升的一个缩影。“十一五”期间,我省大胆创新,加快传统产业的高端化。通过加大对重点项目技改贷款的支持,对企业购置国外技术设备投资予以补助,使纺织服装、鞋业、轻工、建材、冶金等领域的产业比较优势得到了强化,一大批企业利用市场“倒逼”机制,实现了升级换代。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科技创新更是不遗余力。我省选定了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生物与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和海洋高新产业等重点领域,通过整合资源拓展需求,加大技术创新,打造平台,加快了新兴产业规模化。

 

泉州海天轻纺集团将废弃的塑料瓶碎化,熔融成粒,制成再生纤维,做成衣服面料;与世界化工业巨头美国杜邦公司合作,开发源自于玉米的新型生物基纤维和面料,海天已成为国内第一家、全球第二家获得杜邦公司许可的PTT短纤维生产厂商。目前,海天的新型纺织面料已挺进欧美、日本、东南亚市场,成为阿迪达斯、耐克、李宁等国内外知名企业的主要供应商之一。

 

创新引领,加快了产业技术含量和结构层次提升。一批高新技术开发区和产业基地也随之迅速崛起,集群化发展。目前,我省拥有2个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和4个省级高新区,培育了4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和国家创新基金首个产业集群试点,形成了以福州厦门为龙头,高新技术产业带为核心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格局。

 

高新技术产业化步伐不断加速。围绕产业强化科技创新,高新技术产业一派生机,保持强劲增长势头。

 

政策推动,创新强身,“虚胖”变“结实”

 

自主创新,就是企业“强身壮体”。

 

前些年,我省不少企业发展迅速,“块头”很大,但“力量”不强,产业技术大多靠进口。“十一五”期间,我省以优化自主创新的政策环境为核心,形成创新投入—政策支持—再投入的良性循环,营造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创新生态”。

 

省委、省政府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先后制定出台了一批指导科技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推动科技创新迈出更大步伐;密集出台一系列有利于增强我省自主创新能力的政策法规,包括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重奖科技工作突出贡献人物等。

 

这些政策法规得到有力落实。仅企业研究开发费税前扣除一项,2009年,全省企业实现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额13.73亿元,在上年度大幅增长74.13%的基础上,继续增长23.6%。目前,全省已有上千家企业受惠,共被减免所得税17.5亿元。

 

同时,我省不惜重金引进创新科研团队,支持高层次人才创业。省委、省政府去年出台了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引进、产业人才高地建设等重要政策,每年安排2亿元资金,引进300名左右海内外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

 

政策措施有力,各方创新迭起。科技人员服务企业“百千万”行动,组织动员省内外5000多名科技人员帮扶了5000多家企业,100多个科技创新团队与企业建立产学研用合作关系。

 

创新活力不断释放。即使在2009年经济最困难的时刻,厦门钨业、星网锐捷等一批创新型(试点)企业表现出很好的抗风险能力。

 

重大专项是产业振兴引擎。2004年以来,我省先后启动了47个科技重大专项,共获得发明专利127项、标准18项,有12个重大项目列入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突破了一批核心技术。

 

政策扶持激励创新,使科技支撑在应对金融危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作用不断凸显,功能不断提升。

 

构造平台, 集聚要素,“平地”变“高地”

 

自主创新,人才是根本。然而,科研机构偏少、创新人才不足,一度是我省加快科技进步的“软肋”。“十一五”期间,我省着力创新平台,并使之成为我省优化和集成科技资源、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推广科技成果的重要依托。

 

去年8月,厦门乾照光电股份有限公司登陆深圳交易所创业板上市交易,这是厦门火炬高新区去年孵化培育出的第5家上市企业。自成立以来,厦门火炬高新区注重自主创新和产业核心竞争力“双提升”,目前已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基地等10多个国家级产业发展和孵化平台,成为东南地区最大的科技企业孵化器集群。“十一五”期间,我省已建设起像厦门火炬园区这样的国家级和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7个。


       “6·18”项目成果交易会的成效一届比一届显著、影响越来越广泛,共吸引了数以百计的院士专家,数以千计的高校、科研院所,数以万计的企业,转化了2.1万多个科技创新成果,成为海峡两岸重要的科技成果展示和交流平台。

 

 自从海西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后,“6·18”受到更广泛的重视和支持。国家科技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四大“科”字号机构齐聚“6·18”。“6·18”已成为国家部门参与主办最多、规格最高、影响面最广的一次盛会。“十一五”期间,我省通过整合资源、丰富内涵,促进共享、打造品牌,像“6·18”这样的载体平台不断涌现。目前,全省拥有国家属独立科研机构3个、省属独立科研机构55个;建有3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级企业重点实验室、50个省级重点实验室、62个国家级和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涌现出100个生产力促进中心。

 

 创新“平地”变成了创新“高地”。“十一五”以来,我省共获得国家级科学技术二等奖22项。

  创新引擎激发勃勃生机。科技创新,正为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注入不竭的活力和动力。

 
 
[ 文章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主办:中国鞋业研发设计中心、国家鞋类检验中心、全国橡胶工业信息中心鞋业分中心、莆田市鞋业协会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2008-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