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AP浏览 | RSS订阅
 
会员登陆:     VIP功能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政策法规 » 示范区专刊信息 » 正文

1示范区专刊2011年第1期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12-07   来源:cfrd   浏览次数:924
 

莆田市出口鞋类质量安全示范区

专刊
(第1期,总第001期)
莆田检验检疫局编               二〇一一年一月十五日

★本期导读★
本期精心选编“行业预警”、“行业动态”、“环球速递”等栏目,通报2010年第49-50周欧盟对部分中国产鞋类产品发出的消费者警告,提醒鞋企墨西哥要求调查中国鞋含铅量,希望广大鞋企密切关注并采取积极措施主动应对;介绍宁德口岸鞋类出口倍增部分企业反映经营仍存的四个难题,晋江口岸鞋类出口量减价升出口额创历史新高的情况,2011年温州鞋业亟待解决的六大问题。希望各制鞋企业能够从本期信息中得到启发,从中受益。
★行业预警★
2010年第49-50周欧盟非食品类商品快速报警系统
通报部分中国产鞋类消费者警告
 
1、法国通报中国生产的BIGAND牌安全鞋,型号为EVRARD。通报的理由为该安全鞋不符合欧洲标准EN20345,防震、防压和防滑的效果不好,有令人受伤的危险 
 
2、保加利亚通报中国生产的SUPER牌童鞋。通报的理由为该童鞋检测出含有2.35%的DEHP(邻苯二甲酸-(2-乙基己基)酯),有令儿童化学品中毒的危险。
3、法国通报中国生产的Finzi牌男式皮鞋,条码为5412252891247。通报的理由为鞋底的可萃取铬的含量超标,达到120mg/kg,其中六价铬的含量达到60mg/kg,六价铬是一种接触过敏原物质,毒性很强,有令人化学品中毒的危险。欧盟已经收到1起事故报告。
墨西哥要求调查中国鞋含铅量闽企应关注
据中国•宁波进出口商品网上交易会1月6日消息,墨西哥Guanajuato州制鞋工业协会表示,根据墨西哥科技创新应用竞争力中心研究分析,墨西哥境内的中国、越南、印尼部分鞋类产品含铅量超标,协会要求政府采取反制措施,以保障消费者权益。
自1993年4月起,墨西哥对中国鞋类征收反倾销税;2008年10月15日,改为征收过渡期高关税,将在2011年12月12日到期。为此,墨西哥各制鞋公会在最近2年来多次呼吁政府应该继续采取措施阻止中国产品低价倾销。此次协会提出调查中国鞋类含铅量,被认为是反制中国鞋类进入墨西哥的措施之一。
据福建检验检疫局统计,2010年辖区出口墨西哥鞋类达207.5万双、1024.9万美元,同比增长209.7%和71.8%。
★行业动态★
宁德口岸鞋类出口倍增部分企业反映经营仍存“四难”
据福建检验检疫局统计,2010年宁德出口鞋类574万双、2306万美元,同比增长74%和171%。近日,福建检验检疫局深入该口岸出口鞋类企业调研时,企业反映当前生产经营仍存在“四难”:一是生产成本上升消化难。古田县鑫华制鞋厂反映:“目前原材料猛涨,市场物价提高,造成工资也要随市场行情提高,光这两项就要增加企业成本20%。”这些因素与原材料采购难、招工难相重叠,企业正常生产受到较大影响。二是人民币持续升值报价难。据福建古田东信鞋业有限公司反映:“人民币升值,报价不好报,报高了接不到订单,报低了企业要亏本。”人民币升值与美元贬值交织在一起,导致企业利润减少甚至亏损。三是国外技术壁垒跨越难。据福建古田东信鞋业有限公司反映:“随着REACH法规的实施,欧盟的高关注物质与限制物质的品种越来越多,未来对欧盟的出口形势不容乐观。”此外,欧盟、阿根廷等针对鞋类反倾销不断,更是增大了出口风险。福建霞浦哆法舞鞋有限公司称,“当前既要不断提高产品质量,也要不断提高产品检验的质量。”四是企业经营资金周转难。由于鞋企资金流动量大,易出现资金周转困难。据福建省恒盛鞋业有限公司反映:“由于产品销售周期长,月结需60天,导致企业经营资金压力大”。为此,福建检验检疫局建议:一是金融机构可以对经营状况良好的企业提供信贷支持,为企业发展提供必要的帮扶;二是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争取采用人民币结算等方式降低汇率风险;三是企业需跟踪主要出口国政策变化,积极调整经营措施,加快技术升级。
晋江口岸鞋类出口量减价升出口额创历史新高
据福建检验检疫局统计,晋江口岸2010年共出口鞋类4.12亿双、18.75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7.21%和14.33%;平均出口单价达4.55美元/双,比上年增长23.3%,由此带动出口金额创历史新高。其中,对欧美日韩高端市场出口达2亿双、10.09亿美元,分别占出口总数的48.54%和53.81%。
台资鞋业转移投资周口近2亿元生产项目
据“中国台湾网”消息,河南省周口市扶沟县先后引进台湾智高集团投资8000万元的金鸿鞋业生产项目和台湾宝成(国际)集团投资1.6亿元的宝昌鞋业高档旅游鞋生产项目,吸引台资总额逾2亿元。这要归功于该县紧紧围绕沿海制鞋产业转移,主动出击,重点突破,才取得如此成绩。目前两个台资项目均已投产,其中金鸿鞋业已有8条半成品生产线,1条成品生产线,解决当地近千人就业;而宝昌鞋业也已有1000万美元资金到位,上岗3000多位工人。
2011年温州鞋业亟待解决的六大问题透视
据“环球鞋网”消息,2011年是国家“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中国鞋业格局嬗变最关键的一年,这一年,对于有着800多年的历史制鞋传统的温州鞋业可谓是最重要的一年。据调查,目前温州有2000多家制鞋企业,与制鞋业相关的鞋机、鞋材、皮革、合成革、皮革化工等企业2000多家,30多万从业人员,年产值700亿元,每年制鞋10多亿双,鞋类生产总量占全国11%左右,占世界总产量的十分之一。温州鞋业经过近30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鞋类生产基地,被誉为“中国鞋都”。然而,用工荒、人才匮乏、公共平台乏力、原材料价格上涨、产业结构不合理、技术创新力度不够等因素目前也越来越明显地妨碍温州鞋业的发展,使温州鞋企前行的步伐越发沉重,所以,温州鞋业要重现辉煌必须解决以下六个问题。
一是用工紧张状况前所未有。由于人口红利逐渐势弱,中西部崛起,新一代农民工意识发生改变,新一轮用工荒再次袭击温州鞋业,几乎所有的鞋业都存在缺人的现象。据不完全统计,温州鞋业用工缺口超过3万。2010年年末,在温州市劳动保障局职业介绍指导服务中心登记的企业用工需求总数为12647人,应聘者缺口达7516人,缺口率近50%。
二是人才匮乏,储备不足。依据人才、产品、赢利的次序,目前温州中小型鞋类企业面临最大的困难不是资金,不是市场,而是人才的紧缺,专业人才的缺乏成为企业发展的难点。部分营销、企划等岗位人才流动性很大。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温州鞋企引进人才的费用增高,经验主义作怪,人才发展的保障措施不够,生活成本太高。
三是温州鞋企出现了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动向。生产成本提高、劳动力成本上涨,生活成本增加、土地供应不足、地域政策的倾斜导致温州鞋业失去许多发展优势。与此同时,受西部大开发的国家政策的吸引,以及一些中西部地区独特的优惠政策的诱惑,一些温州鞋企向中西部转移,无疑会削弱温州鞋业整体发展实力。
四是缺乏鞋业跨越的公共平台。据对温州36家不同规模的中小鞋企调查表明,30.3%的中小鞋企认为金融机构贷款条件苛刻,分别比大型企业高出3.13个百分点。中央银行支持中小鞋企信贷政策取向在传导过程中,面临国有商业银行自身经营策略导向的障碍。
由于城乡户籍制度、就业制度、社会保障制度、教育培训制度存在差异,外籍鞋企人才大多为无房户,子女不能在城市就读成为现实情况。据对市区1806名外来人才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外来人才无房户占93%。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温州房价收入比浙江第一,购买90平米住房需家庭近16年的收入。同时,温州生活成本高,温州土地昂贵,严重供应不足,阻碍了温州鞋业的拓展。
五是缺乏上市公司,受上市鞋企挤压。温州鞋企至今没有一家上市公司,与其他地区相比,温州鞋企的资本运营之路显得漫长而曲折。目前,温州鞋业品牌直接或间接的行业竞争对手有很多早已上市,如百丽、361度、特步、李宁、双星、安踏、野力、动向、达芙妮等等十余家,他们以资金优势挤压了温州鞋业品牌的市场空间,消弱了温州鞋业品牌曾经所拥有的诸如成本、规模生产、产业链、供应链、物流、渠道、品质、适应力、核心竞争力,无情地掠夺了温州鞋业品牌多年苦苦经营的市场。
六是外贸转内销,竞争越演越烈。目前温州约有鞋类外贸出口企业950家,由于原材料上涨、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率调整、欧盟分阶段对我国皮鞋征收反倾销税,诸多原因导致了企业出口成本大幅上涨,温州鞋出口数量减少,已从2006年的2306万双下降到2009年的1100万双。由于一向以价廉而驰骋国际市场的温州鞋受到了强有力的阻击,许多原先专注做外贸的鞋企目光盯住了国内市场,他们亮出了自己的品牌影响力并不强的牌子,放低价位,涌入国内市场,直接冲击的将是处于市场底部的三、四线品牌,但受灾的将不止于此,随之而来的多米诺效应引发一场旷日持久的竞争。
鉴于温州鞋业的发展现状,振兴温州鞋业发展必须从政府政策支持、企业转型升级等多方面入手,群策群力,与时俱进,重点培育,解决好以上六大问题,构筑起温州鞋业新的核心竞争力。
莆田制鞋业积极打造品牌优势
据《福建日报》消息,作为莆田市最大的产业集群,制鞋产业一直是该市最大的传统优势产业,然而长期以来,当地不少企业为贴牌生产,形成了以外销为主、内销不畅的“单脚鸭”格局,尤其是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产业受到严重冲击。面对危机,莆田狠抓自主创新,通过省市联合推进,研制出一次注塑成型技术,生产的足球鞋较同行节能30%,化学用品使用量降低80%;开发出的新鞋可规避欧美关税壁垒,产品关税由37.5%下降到12.5%。以高附加值的产品进军国际市场,把产业优势转化为品牌优势,莆田正实现“鞋类制造”向“鞋类创造”跨越。
★环球速递★
越南制鞋业发展将受人民币升值影响
据“环球鞋网”消息,越南民智网近日刊登署名文章认为中美汇率之争,美促人民币升值对越南不利。文章认为,为逃避美国的反倾销,中国企业想方设法经越南将货物转口美国或在越南投资鞋类等加工密集型行业以出口美国,将对越南工业化进程产生不利影响,同时将扩大越对华贸易逆差;目前越南生产原辅料还极度依赖中国,人民币升值将增加越南生产成本,降低越商品竞争力,影响出口。人民币升值不利于双方以人民币或越盾做为结算货币,因为利率、汇率和市场风险大。
2010年西班牙鞋类进口同比增长17.6%
据“中国皮革网”消息,根据西班牙鞋类进口商协会统计,2010年西班牙鞋类进口量达到3.2亿双,同比增长17.6%,进口总值达到9.8亿欧元。进口鞋的平均价格为3美元,同比下降约0.4%。其中皮面皮鞋占进口量的14%。从进口鞋的来源看,中国制造约占总量的3/4(73.4%),越南约占7.7%,印度占2.15%,巴西占2.13%。西班牙鞋类进口商协会表示鞋类进口量的增长表明西班牙国内的零售商和消费者均对进口鞋的性价比感到满意。


 
 
 
[ 文章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主办:中国鞋业研发设计中心、国家鞋类检验中心、全国橡胶工业信息中心鞋业分中心、莆田市鞋业协会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2008-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