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AP浏览 | RSS订阅
 
会员登陆:     VIP功能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行业资迅 » 正文

谁主沉浮,鞋业运动品牌后奥运时代的发展之路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1-03-28   来源:中国鞋网   作者:中国鞋网   浏览次数:743
在新的奥运周期,越来越多的国产运动品牌活跃在公众视野之中,从赞助热门体育赛事到邀请国内外知名运动员代言,国产运动品牌的强势崛起,正在改变洋品牌“一统天下”的市场格局。

每一次国际体育盛会,除了赛场上的竞技拼杀、媒体间的新闻之争,运动员的行李箱内也在上演一场“品牌大战”。

在这场特殊的战役中,国际运动品牌一直处于领跑者的位置。北京奥运会的领奖台上,所有中国运动员都身着阿迪达斯领奖服享受荣耀一刻;而在中国体育代表团的28个大项中,耐克包办了其中22支运动队的比赛装备。

不过,在新的奥运周期,越来越多的国产运动品牌活跃在公众视野之中,从赞助热门体育赛事到邀请国内外知名运动员代言,国产运动品牌的强势崛起,正在改变洋品牌“一统天下”的市场格局。

当然,在国内体育用品业风生水起的背后,也无法掩盖一些误区和隐患:比如各品牌之间的同质化发展,比如盲目扩张、恶性竞价的无序竞争,比如忽视研发、依靠模仿的低层次经营,比如不重内涵、只求噱头的广告策略……本期体坛圆桌聚焦国产运动品牌,探寻中国体育用品业在后奥运时代的发展之道。

市场较量

本土品牌的“圈地”运动,能否改变竞争格局?

郑轶:有分析称,近几年国内体育市场出现“国进洋退”的现象。国产运动品牌采取“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圈地二、三线市场,甚至开始蚕食外资品牌耕耘多年的一线市场。目前,国内体育消费市场的现状如何?国产运动品牌究竟处于一个怎样的位置?

张涛:这几年,体育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人们对体育的消费需求不断增长,投入的金钱和时间也明显提高。2008年的金融危机给中国体育用品业带来不小的震动,对比国内外运动品牌近两年的业绩表现,确实出现“国进洋退”的趋势。国内消费者日趋成熟的消费观,使得更具价格优势的国产品牌受到市场的追捧。从企业自身来说,价格、销售网络、成本控制三方面的因素成为国产品牌的撒手锏。同时,本土品牌纷纷加大了资本的扩张和品牌线的拓展。金融危机背景下,商业成本有所下降,恰好为有实力的体育用品企业提供了逆市扩张的契机。

易剑东:在国际化战略未能很好实现的情况下,不少中国体育用品企业为追求规模扩张,不得不在一线市场趋于饱和的形势下,向二、三线市场进军。但从目前情况看,国内体育用品消费市场还处于平稳增长阶段,而且国际知名品牌的影响力并未衰减,因此国产品牌并没有占据明显优势。

 品牌建设

      “广告+明星+赞助”的策略,到底是优是劣?

郑轶:有人将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戏称为“运动鞋频道”,以“晋江制造”为代表的国产运动品牌,几乎占据了体育频道近50%的广告份额。而在广州亚运会上,参赛的各国运动员中一半以上都穿着中国品牌的运动服。如何看待这种“广告+明星+赞助”的品牌建设策略?与国际品牌相比,我们的差距在哪里?

张涛:国际品牌深谙市场运作和消费者的心理,拥有相当大的市场号召力,占据着最有潜力、利润最高的消费群。目前,国内大部分品牌的差距,不仅是企业实力,更多体现在观念以及品牌规划与管理。近年来全球体育用品的销售中有85%属于品牌产品,而我国大多数运动品牌尚无法积极有效地参与竞争。从营销角度看,对广告过分依赖,没有品牌的核心价值作支撑,不但品牌差异性小、价值低,而且直接造成企业在品牌维护和建设上的高投入。这或许是国内体育用品企业的品牌硬伤。
 

 
 
[ 文章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主办:中国鞋业研发设计中心、国家鞋类检验中心、全国橡胶工业信息中心鞋业分中心、莆田市鞋业协会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2008-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