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AP浏览 | RSS订阅
 
会员登陆:     VIP功能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企业动态 » 正文

李宁转型之困 品牌已退无可退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1-03-25   来源:中国经营网   浏览次数:718

     渠道整合:锁定36%

张志勇所称的“一定不能丢”的市场是二线及以上城市,李宁所称的“更大的目标”则是“世界级的中国体育品牌”。

“根据人均收入、体育人口这两个维度,国内主要分为两大类市场:650多个三线城市以上市场,对应县级以上市;1640多个县城为主的市场,主要对应农村人口。而这两大类市场所呈现出的增长方式完全不同。”张志勇称,李宁公司至少每季度进行一次市场调研,按照他掌握的数据,2008年之前,国内体育用品市场年增长率超过30%,而2010年已放缓至15%左右。

“中国一线城市以及超大城市有60多个,消费者的购买数量是下跌的,但最终销售额却是上升的,也就是说商品单价在提高。1640多个县城呈现的是数量增长。”张志勇表示,李宁既然决心成为世界品牌,产品提价不可避免,因此,放弃“基础市场消费者”转而赢得更多“价值消费者”是重中之重。

毫无疑问,对产品售价极为敏感的1640多个县域市场属于基础市场。而对于650多个超大、一二线市场,因为人力成本、店租等的上升,在零售店布局基本完毕、新增店面微乎其微的情形下,提升店效成为华山一条路。

“零售最根本的几个要素是区位、店面大小、产品陈列、物流配送和信息流,分销商规模太小,这些管理要素很难发挥作用。而李宁分销体系的第一层级有1700多家分销商,平均每家只有一个店铺。这种情形必须改变。”张志勇说。

2010年9月,李宁公司开始整合自己的经销商,小规模的经销商可能被合并到较大规模的经销商旗下。截至2011年3月,已整合完毕119家,而李宁公司目标是到2011年底合共整合400家。

而这种“伤筋动骨”式的渠道整合也成了品牌定位变化之外,影响李宁订单金额增长的主因。

按照张志勇透露的数字,李宁目前第一层级的市场份额约为36%。以400对应1700家第一层级分销商简单框算,因零售终端整合可能导致的李宁订单受影响范围约占销售总额的8.47%。

这的确需要魄力。但张志勇觉得必须要做。

“2003年、2004年李宁的‘败退’,首先是超大和一线城市没有守住,现在,随着二线城市收入的提高,对手有下沉倾向,李宁退无可退。”张志勇说,基础市场定位的是价格消费者;品牌市场,锁定的是价值消费者。

对此,李宁本人坚决支持张志勇。

在2010年底的公司年会上,李宁说:“总结我们公司过去两年走过的路,可以看到我们被自己的惯性绑住了。绑住我们的这种惯性,是来自于过去生意上成功的经验,是低层级消费需求快速成长的诱惑,是资本市场的财务期望和要求。所以,我们过去在经营上有积累和发展,但还没有构造出我们一直期望的一个别人轻易不能模仿、复制的商业模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 文章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主办:中国鞋业研发设计中心、国家鞋类检验中心、全国橡胶工业信息中心鞋业分中心、莆田市鞋业协会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2008-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