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AP浏览 | RSS订阅
 
会员登陆:     VIP功能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行业资迅 » 正文

2014年温岭鞋业上半年生产形势分析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8-01   浏览次数:942

      今年上半年,在国际时局动荡、国内市场疲软和全市安全生产大整治等内外交困的大背景下,我市鞋业开局形势不佳,整体呈现内销市场惨淡,外贸出口起伏,趋于缓慢复苏态势;规上企业发展平稳,中小微企业步履艰难,关歇业情况严重。但行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四换三名”工程成效初步显现。

  一、 行业运行基本特点

  1、规上企业发展平稳,小微企业步履艰难。据统计,今年上半年,温岭鞋业总家数为4351家,同比减少48%;总产值达144.89亿元,同比下降3.4%;其中规上鞋企239家,总产值58.85亿元,同比增加7%;出口交货值33.38亿元,同比增加5.9%.我们调查的13家鞋企中,其中产值在5000万以上的7家,6家产值增幅为1.2—30%不等,1家下降10%;产值2000—5000万的3家,1家产值持平,2家产值增长;但规上企业产量均有所下滑,利润率与去年同期持平或略有增长。2000万以下企业的3家,产量和产值均出现严重下滑。横石路一带集聚了几千家鞋类内销小作坊,目前2/3处于关歇业状态。据了解,今年上半年,这一带的小微企业70%经营亏损。

  2、 外贸复苏缓慢,内销市场萎缩。

  发达经济体复苏缓慢,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速回落,再加上中东,乌克兰等国时局动荡,上半年温岭市鞋类出口仍处低位。据中国海关温岭办事处数据显示:今年1-6月份,鞋类出口总额为5.13亿美元,同比下降3.94%;占全市总出口额的28.5%。1月份温岭鞋类出口达1.19美元,是上半年最高峰,同比增加4.99%,而2月份鞋业下滑至0.45亿美元,环比下降62.2%,同比下降41.2%。3月份开始复苏,同比增幅转正,但复苏进程缓慢。

  “1.14”特大火灾后,全市铁腕推进“三改一拆”和“五水共治”大整治行动后,制鞋业产业链断裂,大量民工返乡或改道,一季度鞋业普遍招工困难开工不足。同时,上半年天气反常,入春雨日频繁,初夏持续低温,完全打乱了鞋业生产正常节奏,造成内销企业生产与市场销售脱节,客户退换货现象加剧,库存积压严重。

  3、成本居高不下,利润大幅下滑。

  据美国波士顿咨询公司近期调查显示:中国制造的廉价“王位”已遭“罢黜”,中国制造业的实际生产成本已接近美国,其中最主要的是原因是劳动力成本的与日俱增。每年10-20%增幅的用工成本,再加上第一季度”三改一拆”造成产业链断裂,如鞋底,高频,印花等厂关闭,配套材料采购成本上涨10%、厂房租金上涨50%.(原10-20元每平方,现在需要30元。)生产成本的居高不下已成为制鞋业不能承受之痛。虽然温岭鞋价也在逐年上涨,但由于市场竞争激烈,鞋价上涨幅度远远比不上成本的涨幅。企业利润相对值越来越薄,“刀片利润”现象凸现。

  对于主攻中东,乌克兰等市场的出口企业来说,今年无疑是最痛苦的一年。据石林鞋业介绍,该公司产品50%出口乌克兰,今年上半年销售量为70万双,同比减少2/3,再加上乌克兰货币贬值严重,鞋价就是上调了30%,利润仍然下降20%。上半年有一笔3000多万的乌克兰货币因来不及兑换,几天时间就贬值1/3,光是汇率就损失了400多万元人民币。

  4、土地资源紧缺,企业有外迁倾向

  近年来,土地资源紧缺成为制约温岭市鞋业经济发展的突出瓶颈。根据“三改一拆”和“五水共治”的工作要求,截至6月10日,温岭全市已拆违445.21万平方米。企业拆违后受土地制约问题尤为突出。大部分制鞋企业被迫停产,面临较为严峻的困境。而此同时,外省招商局开具了极具诱惑的产业承接条件,一些有发展扩张能力的规上企业已有外迁意愿和倾向。一旦鞋业外迁成风,势必严重影响着温岭市制鞋业的良性发展。而对于大型企业而言,虽然直接影响不大,但其配套生产企业停产,间接影响了企业长期生产。大型企业受制于配套产品供应不足,生产有所受限制.

  二、行业发展亮点

  近几年来,制造业已步入微利时代,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已成为企业家们的共识,并不断付诸于行动。在市政府实施的“四换三名”工程的推动下,温岭鞋企根据自身企业的发展特点,不断调整发展战略,注重品牌和研发,力求提质增效,积极在困境中谋变突围。

  1、 自动化设备更新换代步伐加快。

  科技创新,机器换人已成为许多企业的发展动力。温岭大整治后,温岭鞋企加快了机器换人,设备更新换代的步伐,不但提升鞋类产品的档次和技术含量,同时也为企业节约了人力和成本。

  浙江必克公司率先投资600多万元引进一条自动化生产流水线。原先一条流水线需要配备65名工人,采用这条生产线后,只需要10多名工人就能完成全部工序。按照每人年薪4万元计算,这条流水线一年就能给企业节约200多万元的人工成本。根据预估,这台设备将使提高生产效率两倍以上,空间节省率可提升50%~60%。

  相对于引进整体自动化流水线的大动作,其他鞋企更钟情于局部工序的高科技投入。欧港(欧港专卖店)、浙诺尔、卓凌等规上鞋业今年分别采购了100多万的新设备,如电脑针车,激光雕花机,激光切割机,自动刷胶机等,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有效缓解了招工难。

  2、新材料新工艺引进力度加大。

  温岭一些运动鞋企业正积极通过新设备、新技术、新材料的运用,创新产品品种,提升市场竞争力,力求在供大于求的运动鞋红海市场杀出重围,立于不败之地。

  博洋、一休(一休专卖店)等鞋业引进横机加工针织鞋帮面。横机每小时生产鞋子3双,1个工人可管10台机。如日产12000万双鞋,老工艺老材料需几百人,而针织休闲运动鞋减少了针车,滴塑,高频、下料等工序,只需帮面和鞋底工人几十个,单是员工工资就可节省约100多万元,还不包括其他福利及安全保障等投入。同时,一台机器很省电,1小时只需10元。如此算下来,1年半就可收回100台横机的投入。

  3、经营模式有了新突破。

  天下事‘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这句我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很多温岭鞋企用自己的经历进行了很好的诠释。台州雅克鞋业是温岭颇有知名度的内销时装休闲女鞋生产厂家。几年前,他也是横峰众多低档女鞋的生产厂家之一,靠低价走量打天下,利润微薄,做得很累。痛定思痛后,老总郑海华决定调整发展战略,并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首先创立自主品牌,通过提质减量,提高利润空间。原来一条流水线50人,一天能做5000双,现在一条流水线80人,日夜加班也只能生产4000多双。但产品价位提高到55元起,超过横峰鞋20多元,但比温州鞋便宜10-15元,用温州品质,温岭价格来确定市场竞争优势。其次进行生产模式的大调整。原来是采取先生产后推销,存货销售方式,客户管理较松散,一旦市场把握不准,就造成库存大量积压。现采取因材下单,每出一个新款就传发至客户广泛听取意见,80%以上客户认可的鞋样便组织生产,生产量根据客户的订单量再进行8折生产。宁可后期补单,也不盲目生产。为了更好地贯彻自己的经营理念,期间郑总进行了管理大换血。高薪从温州等地引进生产厂长,副总等高管,换掉一批原来的管理人员,制订规范,科学的管理制度,培育员工学习温州管理模式,引导企业走向正规发展。象郑总一样敢于变通的企业在温岭不在少数,他们的企业目前发展前景都不错,品牌影响力逐渐形成。

  众多内销企业勇于突破传统的营销模式,纷纷涉足电商领域。据不完全统计,温岭鞋业目前开展电子商务的大小企业已有100多家。其中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就有5家。

  4、企业管理有了新模式。

  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许多企业把精力投放到练内功上,创新企业的管理模式就是练内功的重要手段之一。这些企业不但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的企业管理经验,还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不断创新管理手段和办法。

  例如台州宝利特(宝利特专卖店)鞋业、浙诺尔鞋业等龙头企业在管理模式的创新上就下足了功夫。他们进行了由以往的“被动驱动式管理”向“目标引导型管理”的根本性的转变。这种管理模式的特点就是强调产品质量是“做出来的”,从而提出“人人都是品检员”的管理理念。它把管理的重点转移到对员工的技术培训和质量意识的宣导以及生产过程的控制上来,提出要控制好每个“过程”,把“事后检验”转变为“事先预防”,还使得员工民主参与管理的热情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5、品牌建设方兴未艾

  品牌建设已成行业发展的重要手段。鞋业产业的蓬勃壮大,必须依靠品牌的支撑。2014年温岭鞋业品牌建设方兴未艾。到目前为止,行业已拥有国家级区域品牌荣誉称号4个,省级区域品牌1枚,中国驰名商标5 枚;省级著名商标6家、省级名牌产品3家、省级出口名牌2家,省级知名商号1家,省级技术中心7家、区域品牌11枚、省级政府质量奖1家;台州级名牌产品9 家、台州级名牌商标11枚,市级名牌产品29家、市级知名商标21枚。

 
 
[ 文章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主办:中国鞋业研发设计中心、国家鞋类检验中心、全国橡胶工业信息中心鞋业分中心、莆田市鞋业协会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2008-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