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AP浏览 | RSS订阅
 
会员登陆:     VIP功能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经营管理 » 企业管理 » 正文

国有企业领导权力监督制约的调研和思考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7-01   浏览次数:1052
一、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国正处于深入推进改革开放的进程中,现代企业制度和体制机制尚未健全完善,企业领导人员权力制约和监督还存在着不相适应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权力过分集中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专门监督机构的独立性和权威性需要加强;民主监督的作用还没有得到有效发挥;制约监督的措施和手段还不够完善;制约监督的法制化程度还不高。

  二、原因分析

  权力制约和运行机制没有真正形成。目前,虽然多数国有企业实行了公司制改革,也成立了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但是,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制约机制尚未真正完善。

  监督主客体之间权力不对称和信息不对称。受传统体制下厂长(经理)负责制的影响,国有企业内部的监督机构仍是在企业主要负责人直接领导下工作。权力的不对等,致使监督主体受制于监督客体,从属地位与相关的利益关系,使监督部门难以公正独立地行使监督权,导致出现监督的虚位或缺位。由于信息掌握的不同步,导致监督行为往往于权力运行存在一定的时间差,监督滞后。

  国有企业“一把手”权力过于集中。目前,国有企业的领导仍由上级相关部门任命。在改制企业中,董事长、总经理、党委书记三职或两职一肩挑的占多数,企业的权力高度集中在一个人手中,“一把手”基本上全面控制着企业的人、财、物,花钱“一支笔”、用人“一句话”,决策“一手拍”。内部管理层之间的监督基本缺失。有的企业主要负责人还培植个人势力,把自己的“亲信”安排在要害部门,排斥异已,权力集中而稳固,使权力潜在的滥用变为现实。“绝对权力”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权力越集中,产生腐败的周期就会越短、导致腐败的结果越触目惊心。

  权力运行监督机制不完善。大多数企业虽然都设有监事会、纪检监察、审计、财务、法律事务等监督部门,但由于这些部门分属不同的领导主体,对各自的分管领导负责,且由于这些部门受体制、机制上的掣肘,职责不明确,形不成合力,监督相对乏力。

  权力运行的监督意识不强,制度执行不力。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主管部门为使企业的经营更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更加强调简政放权,让企业放开手脚参于市场竞争,对企业微观管理、制度执行、监督意识相对淡化。企业领导人员通常专注于生产经营和业务往来,对权力运行规范与否不够重视,按制度办事的意识有些放松,接受监督的意识淡薄。多数企业对领导人员的监督或要求主要体现在经济指标上,对领导人员权力运行的监督研究不够,监督制度执行不力。

  三、加强权力制约和监督的探索

  进入“十二五”,随着市场经济的日趋完善,国有企业应不断强化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积极探索有效的途径和办法,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要建立健全内部监督制约机制,科学分解合理配置权力。要积极探索实现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的相互分离、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的途径和方法。进一步推行以股份制为主要实现形式的改制,从利益层面形成决策、执行、监督三者之间的制衡机制,为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有效运转注入内在动力。同时,要大胆运用先进管理方法和现代科技手段探索建立与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廉政风险防范管理相结合的新型监督体系,充分发挥企业内部各监督主体的作用。一要充分发挥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继续完善党组织成员按照合法程序进入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的“双向进入、交叉任职”领导体制,党委书记进入董事会,纪委书记进入监事会,并担任领导职务,党委其他成员参与董事、监事和正副经理交叉任职。探索企业党组织在决策、执行、监督各个环节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方式方法,坚持党组织参与企业重大问题决策,保证监督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在企业的贯彻执行。二要相信和依靠职工群众,充分发挥广大职工的监督作用,要深入推进党务、厂务公开,进一步细化公开内容、规范公开程序、创新公开方式,促进信息公开的制度化和规范化,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进一步完善企业重大问题向职代会报告制度,让职工群众参与企业的决策、管理和监督,实现国有企业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认真实行职工群众评议领导干部制度。三要明确监督重点,对企业内部的人、财、物等关键环节全程监控。实行企业领导干部亲属任职回避制度,热点岗位交流制度、公开选拔干部制度。大型国有企业对内部下属单位应实行财务统管,派驻总会计师,实行“联审会签制”。要加强招投标监督,纪检监察部门要全程监督,真正实现公开、公平、公正,杜绝陪标、围标和明招暗定行为。对企业重点项目派驻纪检组,加强监督管理。建立和完善问责、问廉、问效工作机制。

  加强对国有企业领导班子,特别是对企业“一把手”的监督。各级党委政府应切实担负起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监督工作的领导责任,按照干部管理权限,重点抓好对本地经济发展起重大作用的大中型国有企业的监督工作。一是选好配强国有企业领导干部,尤其是要严格“一把手”的选拔任用,优化领导班子的整体结构,真正把政治素质好、懂经营、会管理、清廉务实的干部选进企业领导班子。二是制定完善国有企业领导干部利益调整政策。通过实行年薪制等办法,建立适当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明确企业领导干部责任,建立厂长(经理)风险担保责任制和科学、合理、全面的国有企业领导干部业绩评估机制,使企业领导干部的业绩与个人收入挂钩,增强企业领导干部对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心。三是必须把握国有企业的发展方向,党委政府要经常就国有企业相关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帮助和指导企业进行重大决策的论证。国有企业领导班子和党组织有义务将企业重大事项向上级党委汇报,并接受监督。

  纪检监察机关在履职的同时,探索监督体制的改革创新。解决监督主客体之间权力不对称问题,主要是推进监督体制的改革创新,提高监督主体的独立性和权威性。独立性的关键是做到管理体制上的独立,切断监督主客体之间的利益关系;权威性的关键是法律、法规要充分授予监督机构履行职责所必需的权力,并实现监督人员的职业化和专业化。纪检监察机构监督体制改革可以借鉴税务、海关、工商、质检等系统的做法和经验,逐步实现纵向垂直和横向整合,先试点积累经验,自下而上逐步推行。纪检监察机关要认真研究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主动地加强对国有企业领导权力的监督。首先,应制订适应市场经济规律,切合国有企业实际的领导干部行为规则。针对不断翻新的、隐蔽的权钱交易、权权交易行为,制定相应的纪律规范,明确界定企业行为与个人行为,经营不善与以权谋私、决策失误与失职渎职等的界限。抓好国有企业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对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必须追究主要负责人的法律和纪律责任。要加强效能监察。注意企业改制过程中国有资产流失问题的监督,紧紧围绕企业生产经营、经济效益和管理的各个方面,加大效能监察的工作力度。要建立健全适合国有企业特点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制定配套的监督制约措施。将党风廉政建设与经济目标相结合,采取责任书的形式,一并考核兑现,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制度。要对负有监督职责的部门加强协调和监督。既要协调责任部门形成监督合力,又要对各监督部门依法履行职责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探索运用现代技术手段,推进电子监督系统建设。一些企业的创新实践证明,电子监督系统在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方面能够发挥传统手段不可替代的优势和作用。电子监督系统通过权力设置、权力运行、权力监督及其电子化三个环节,实现了权力的模块化、运行的刚性化、信息的公开化和监督的智能化,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突破现行监督体制上的某些局限性。推行电子监督系统,可以压缩自由裁量权,精简权力运行流程,实行权力运行过程刚性约束,从而较好解决了监督信息不对称问题,克服了人对权力的垄断程度,有效防止权力的随意膨胀和滥用,减少了腐败机会。

  加强廉政风险防控、规范权力运行。推进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就是从重点领域、重点部门、重点环节入手,排查廉政风险,健全内控机制,构筑制度防线,形成以积极防范为核心、以强化管理为手段的科学防控机制。要加强对人、财、物管理等关键岗位的防控,规范用权行为。着力抓好工程项目建设、物资采购、招投标、选人用人、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等领域的风险防控工作。要突出重点任务,权力行使前着重查找廉政风险点,制定和落实风险防控措施;权力行驶中进行实时动态监控,及时发现各种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权力行使后着重通过警示提醒、诫勉纠错和责令整改等手段,及时纠正偏差和失误,避免廉政风险演化为腐败行为。

 
 
[ 文章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主办:中国鞋业研发设计中心、国家鞋类检验中心、全国橡胶工业信息中心鞋业分中心、莆田市鞋业协会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2008-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