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AP浏览 | RSS订阅
 
会员登陆:     VIP功能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行业资迅 » 正文

细数国产旅游鞋、户外鞋品牌几宗“罪”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3-12   浏览次数:313
国际品牌TheNorthFace、杜勒等也有问题,这表明国产品牌还是很有机会的,用200%的努力去追赶国际大牌,把功夫落到踩在脚下的每一步,会赢得自己的消费者和市场空间。

  3·15前夕,山东省消协抽检旅游鞋制品并公布了比较试验报告。报告显示,抽检的40个品牌的旅游鞋样品中,35个样品检测项目符合国家标准,但圣弗莱、Kolumb、TheNorthFace、杜勒、捷威等5个品牌旅游鞋样品部分检查项目不符合国家标准。

  之所以关注到该消息,是因为近两年来,笔者也一直关注旅游鞋、户外鞋行业的发展,一直对这类鞋品抱有更多好感,无论是出差、旅游还是日常穿着,几乎以此类鞋为主,它不仅舒适,而且具有一定的功能性,比如防滑、防水、透气、适合运动等。据观察,现在也有很多人跟笔者有类似喜好。

  另一个行业现状是,随着人们对户外生活及旅游的消费支出越来越大,不少企业看好旅游装备业的发展,加之前些年替国外大牌产品代工积累的生产经验和技能,迅速切入旅游户外鞋生产销售领域,占据以往国外难以俯身覆盖的100-250元的价格区间,从而短期获得较快发展。品牌也由此花样繁多起来,常常令笔者有长江后浪推前浪的感觉。

  作为工薪阶层中一员的笔者,对于购买动辄500元以上,800元、1000元是常规的国际户外产品,确实有一定困难,不过国产品牌我还是买了不少,既是穿也是亲身体验,为此还遭到过家人的批评。

  结合此次曝出的产品不合格新闻,笔者想一并数数国产旅游鞋、户外鞋的几宗“罪”。

  “罪”之一,取洋名。毫无疑问,现在该领域的话语权还是在国际品牌的手里,其设计能力和研发水平等等还完全左右着行业发展,新品也一直引领着潮流发展。国产品牌一直难以追赶,所以为了在市场中增强竞争力,摆脱低级品牌的困扰,直接取洋名是最常用的伎俩,比如上述新闻中首当其冲的圣弗莱,看似由英文名翻译过来的,其实本质就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国产品牌,而Kolumb则是起步更早,直接用英文为品牌的中国产品,让很多人以为它是“舶来品”,更直接的做法是取用已经成名的国际大牌的中文名,比如说某驼,很多人以为它是德国造,其实就是广东造。不是说国产就不好,只是你自己起步就自信不足,战略性地用了这一招,有误导消费者的嫌疑。

  “罪”之二,傍洋款。尽管近几年的勃兴,多是在代工最盛的福建某地,具备了一定的产品和设计能力,但是当独立做品牌产品之后,必须要有自己的产品特点,融入自身的设计和科研成果。但是不少企业在这些“真功夫”方面依然是很薄弱的,也确实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解决的,于是纷纷抄袭洋品牌新款,你出一款新的,我马上逆向开发一下,隔一两个月推出酷似产品,价格低到1/3都不止,自然能吸引一批“夹心层”消费者——贵的新的买不起,但又知道哪款鞋子是新品是潮流的人。

  “罪”之三,太浮躁。国外知名户外品牌大多有几十年的技术和品牌积累,国产品牌要到这个市场分一杯羹,着实不易。即使是国内运动品牌最响的某宁,也已发展了二三十年,但从使用体验上而言,依然有差距。所以笔者也不愿意过于苛责国产品牌前期采取一些市场手段,只不过既然你设计、科技含量等等还比不过,能不能发力在质量品质上?你没那么新潮,没那么炫,可以从性价比、从经久耐穿这些非常朴素的优点上多下功夫。给消费者一个购买国货的理由,而不是一检测,你这不合格那不合格的。你想忽悠消费者,现在的消费者多聪明了?可能不到一年,你自己企业先垮了。

  国际品牌也不是没问题,TheNorthFace、杜勒的名字赫然在列。笔者只是想,这表明国产品牌还是很有机会的,用200%的努力去追赶国际大品牌,把功夫落到踩在脚下的每一步,会赢得自己的消费者和市场空间。

 
 
[ 文章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主办:中国鞋业研发设计中心、国家鞋类检验中心、全国橡胶工业信息中心鞋业分中心、莆田市鞋业协会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2008-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