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AP浏览 | RSS订阅
 
会员登陆:     VIP功能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行业资迅 » 正文

广东制鞋业未来如何进行产业转型升级?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2-11-19   浏览次数:786

        近年来,美国主权债务危机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连续爆发,国际经济形势的动荡再次将生存能力有待提高的中国中小企业推到了风口浪尖。一方面,国际股市、商品市场在欧债危机阴霾发散,美国经济数据偏差影响公众信心。另一方面,国内物价上涨,人力成本走高,人民币汇率不断走强、政府收紧货币政策,民间资本利率也不断上扬。一直以来,广东制鞋业的发展倍受全球业界关注,在全球经济复苏前景不明、欧洲债务危机波澜暗涌的形势下,一直处于强势地位的广东制鞋业正面临著严峻的挑战和机遇。广东制鞋业未来如何进行产业转型升级,出路在哪里?如何从低端市场走向中高端市场,格局如何变化?如何从数量型向品质型、效益型转变,未来如何发展?。

    广东制鞋业目前面临的困境

    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三十年,广东制鞋业经历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阶段,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绩,现已成为全国乃至全球知名的鞋业、皮具生产和出口基地,其产量占全国半壁河山,占世界四分之一。

    世界鞋业看中国,中国鞋业看广东。广东制鞋业曾独领风骚多年,然而,持续多年的高速增长后,由于受原材料、成本、竞争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广东制鞋业正进入转型升级的阵痛时期,受到严峻挑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土地、人工成本问题。随着广东的土地资源紧缺、人工成本的提高,原材料、能源、运输、财务成本都在增加,大企业疲于应付,小企业挣扎,中小企业利润从8—10%下降至2—3%,从鞋面到鞋底成本上升8—10%,贷款利率在基准利率基础上上浮30—40%;二是缺乏国际营销网络。与同是制鞋基地的浙江温州、福建泉州等地相比,广东鞋企超过70%以上都是以加工贸易方式(所谓的OEM)组织生产、销售,缺少自主的国际营销网络渠道。何会长认为,广东制鞋业是“成也外贸、败也外贸”。广东制鞋业缺少品牌和自主创新研发,面临生产危机甚至生存危机。在内销市场上无自主品牌,或品牌知名度不够,对内销的市场规则不够熟悉,很难打开销路;三是国际贸易壁垒。当前,美国、欧盟等一些国家和地区对我国的鞋类产品实行贸易壁垒,欧盟的反倾销法案虽然已到期,但其对中国鞋类产品的安全检测却进一步加强,千方百计打压中国鞋类产品的出口;四是专业性人才缺乏。广东鞋业企业虽然数量众多,但行业专业人才缺乏;五是产能过剩、企业规模小。据初步估计,广东制鞋业产能过剩达30%以上,严重的产能过剩造成内部无序竞争,资源损耗严重。

    成也订单败也订单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广东制鞋业外贸订单大幅减少,导致了一些中小鞋企破产倒闭。维持下来的企业利润也被压缩。据何会长透露,如今OEM利润下滑幅度很大,以前在美国市场卖到100多美元的女鞋,代工厂家还能赚到5美元,2008年金融危机后利润下降了10%。何会长表示,当前国际经济形势的动荡直接影响着广东制鞋业的发展,制造成本上升,利润空间缩小,广东制鞋业的竞争力正在减弱。但面对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压力,广东制鞋业仍保持快速增长、结构优化的良好态势。从海关出口数据看,2011年1-7月出口鞋235亿美元,同比上升21%,广东出口84.2亿美元,同比上升24%,占全国36%,所占比重比去年同期略有上升;从出口量看,全国上半年出口61.1亿双,同比上升9.2%,广东出口25.6亿双,上升4.8%,占全国41.9%。从7月单月看,全国出口值同比上升17.9%,广东上升16.9%;从二季度单季看,全国与上年同期比上升21.4%,与一季度比增幅15.2%,广东与上年同期比上升24.3%,与一季度比增幅10.6%。出口量值仍保持上升。

    广东鞋业厂商会会长何贵玲女士表示,面对压力,广东的制鞋企业既有优势,也有不足。经过20多年的积累,广东已成为全球性的鞋类商贸中心与制鞋材料供应中心,产业配套完善,原料采购成本较低,企业具有较强的研发生产和市场拓展能力;但广东的制鞋业贴牌多、自主品牌少、产品附加值不高,材料、技术、工艺等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一定差距,现代物流、电子交易发展相对迟缓,专业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比较缺乏,“用工荒、用电荒”等问题突出。

    何会长还说,不利因素对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影响较大,对几大制鞋产业集群影响较小;对小厂影响较大,对大厂影响较小,但对广东制鞋业总体影响不大,整体呈现增长和结构优化态势。生产管理落后的企业将难以适应新的竞争环境而退出制鞋业,善于配置资源、注重创新和自主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并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将得到生存和发展。

    迁移:内迁还是外移?

    纵观当前广东鞋业市场,曾经的鞋业先天优势现在已然演变成了发展的短板,在代工利润大幅度降低的今天,广东鞋企、协会和政府都在思考广东制鞋业的出路。是从单纯的来料加工变身为自主品牌,完成转型;还是另找一个劳动力成本低、环境成本低的地方,实现制造业的梯度转移?——在利润空间普遍缩小的状况下,“珠三角”企业面临着痛苦抉择。

    伴随着土地、人工及原材料成本的上涨,已有很多鞋企纷纷转移鞋类厂区,向内地土地成本、人工成本较低的地方迁移,借以最大限度节约成本以维持利润率。当然了,也有不少鞋企把目光转向了东南亚等地。由此可见,产业转移力度逐步加大。对于目前产业转移,何会长表示,从目前的发展态势来看,产业转移无疑是鞋行业发展的一大趋向。但是产业转移非一蹴而就,大规模全方位转移需要较长的时间。转移的速度取决于中西部和东南亚地区是否具备承接转移的能力和条件。除了地理位置、交通、土地资流、人力资流、产业链资流等要素外,政策情况、认识观念也对转移的成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何会长告诉我们,鞋企最需要的是设计研发、零配件以及物流服务业的配套,而转入地在这方面的条件很难完全具备。鞋业目前较为成功的是江西赣州华坚鞋业及宝城江西上高裕盛鞋业,其他鞋厂大都还处在磨合期,需要一段时间的适应。目前,大部分内迁鞋厂还属于加工场的性质,主要以鞋面加工为主,其他技术含量高的环节仍然放在广东。

    但是,我们不可否认,走海外路线的则比内迁更艰难和漫长,到印度、孟加拉、越南、缅甸、柬埔寨等国家设厂的制鞋企业遇到了很多难题。例如,虽然劳工成本看上去比较低,但当地劳动力素质低下,缺乏熟练的产业工人;产业链配套不完整,制约制鞋业的发展;基于言语、宗教及生活习惯的差异和障碍,很多企业在管理方面碰到很大的问题,结果没有获得想像中的效应。

    总而言之,广东鞋业在着力产业转移的同时,更需注重的是产业的转型升级。毕竟只有加大鞋业的科技研发以及品牌创新投入,才能把“广东制造”推向“广东创造”的新里程,才能踩出独具广东特色的鞋脚印。

    提高产品附加值加速转型升级 经历了20多年的产业经济发展之后,中小企业面临着原材燃料涨价、汇率上升、工资成本增加等困扰,广东制鞋业有必要实行经济结构调整,实施产业转型升级。何会长说,传统发展方式面临各种挑战,随着比较优势的逐步弱化,广东正处在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关键阶段。广东“十二五”时期的战略思路开始进行调整,科学发展是主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主线,加快转型升级是核心。

    

    转型压力就是大浪淘沙、优胜劣汰。转型必将再淘汰一批没有技术含量、对内规避劳动法、对上游采购廉价原料生产、对外打价格战的企业。资金实力雄厚的企业,在大浪淘沙中,会低成本扩张,加快整合步伐,尤其是上市的企业,如百丽、达芙妮、星期六等,这些企业上市首先是借助资本的力量,使企业和品牌站到更高的平台,更重要的是先进的思想、管理理念、生产能力、品牌发展等得到系统发展。在谈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是什么问题时,何会长特别强调:

    “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优势传统产业。”同时还指出,“对于企业转型,转可能早死,可能生存,不转等死,等到价格倒挂,资金链断裂,企业才是真的要陷入一场危机。所以,面临新的挑战,产业转型升级是大势所趋。”正如企业转型升级关键在六个方面:第一、转型升级关键是思想观念的转型,目前没有危机是最大的危机;第二、转型升级关键是管理水平的升级;第三、战略关键是差异化观念,产品差异化、技术专注性。不要使竞争对手成为你的对手;第四、竞争关键是创新能力和品牌文化,创新能引导市场消费;第五、领军关键是行业领军,引导产业发展;第六、团队的关键是结构合理,智慧和实干结合。

    对单个生产企业来说,转型升级就是要提高产品附加值。那么,如何提高产品附加值?

    一、在科技创新上下工夫,提高产品附加值。产品附加值主要来源于产品制造,生产流程合理布局,将科学、技术渗透到一切生产活动中。科技创新首先要求装备创新,全自动电脑控制减少人工失误、减少无效劳动、减少损耗;装备要环保如有吸尘、自动刷胶的;节能的;节省人工的,如利用人机对话,电脑开版精准裁断,节省人工和原料;安全的;高效的。装备的更新虽然增加固定资产投入,增加折旧,增加成本,但从提高质量,提高售价得到补偿;二、依靠员工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产品附加值。2011年以来,员工工资成本增加,影响产品附加值是不争的事实,工资涨幅上升是市场经济价值规律的反映,善待员工是企业稳定和谐重要因素;三、深化企业管理,挖掘产品附加值的潜力。企业产品总成本中,原材燃料的支出占着很大比重,降低原材燃料成本,从采购、库存、生产流程着手。减少原材料库存,优化流程,减少在制品、半成品;四、创建品牌产品,实现附加值的飞跃。品牌的引力效应是众所周知,品牌是企业不可替代无形资产,品牌产品的核心价值是质量、功能、品位、服务等,广大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有一个过程。

    打响品牌战略是当务之急广东鞋业的现状目前仍以加工为主,但这并不表明它不具备创造自主品牌和知名品牌的潜在优势。它有雄厚的产业基础,有庞大的研发队伍,有连接国内外的良好市场,有不同模式鞋业发展的机遇。所以,广东鞋企都在思考,尤其是中小企业,在对待品牌上,正蓄势待发,或已行动起来。近几年广东鞋业品牌的发展历史表明,广东不是缺少品牌,而是缺少知名品牌。

    近两年来,广东鞋业除原有的自主品牌外,已掀起了一个创牌热潮。何会长告诉我们:目前,广东鞋业的自主品牌已有一百多家,若加上一些刚刚注册不为人知的企业,就更为可观。此外,广东鞋业的知名品牌体系在日趋成熟,且已形成了阶梯型的区域集群。例如,东莞高端自主品牌琪胜鞋厂的迪宝?阿治奥,虽然销量不大,但堪称中国男鞋第一品牌,其市场最低价格在1,500元以上。而雅乐士休闲鞋和宝玛仕运动鞋等,在高端市场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其次是广州、深圳的中高档鞋,如百丽、富利达等。另有鹤山、中山、惠东等地的成品鞋,都在火热的品牌运作之中。

    如何从外贸生产型企业逐步转变成品牌型企业,如何将买断的品牌自己运作起,如何逐步完善自己的品牌版图,东莞琪胜的品牌运营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2002年收购迪宝?阿治奥,目前,迪宝?阿治奥基本覆盖了中国所有省会城市的一类商场,在全国共有130多家门店,以加盟为主,少部分自营,年销售量在15万双左右。以广州市场为例,迪宝?阿治奥几乎实现了全面覆盖,在广州友谊商店、广百、天河城、正佳广场、广州王府井百货等均有销售网点。

    琪胜鞋业总经理尹积琪对外贸生产型企业,转变成品牌型企业说,“对于转内销的企业来说,他们最大的挑战莫过于品牌运作,这当中涉及到包装、促销、渠道等整个系统工程,与外销的做法有着天壤之别。”做外贸以客户为主体,拼的是效率;做内销自己的主导性强,拼的是技术,对产品研发要求高,也需要探索品牌包装、渠道搭建等发面的内容。

    琪胜除了已经初见成效的迪宝?阿治奥,还有卡拉汗、欧洲名鞋馆(欧洲名鞋馆囊括了该公司代理的众多国际一线品牌),使企业有了更为全面的品牌阵容。今年,计划加大力度推广迪宝?阿治奥的女装鞋。与女性不同的是,男性十分在乎鞋是否合脚,而女性则会在在款式、时尚度的基础上,考虑舒适度。这是一个很大的区别,对品牌操盘者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既然创品牌如此之难,那么就没有一些可以遵循的成功路径吗?对于品牌的打造,或许百丽更有话语权。

    百丽集团创建于1992年3月8日,在香港丽华鞋业贸易有限公司投资大陆兴建的生产加工企业的基础上,迅速发展起来的产销一体化集团企业.百丽集团自主经营4个著名鞋类品牌:BELLE(百丽)、STACCATO(思加图)、TEENMIX(天美意)、TATA(他她),代理经营6个著名品牌JOY&PEACE(真美诗)、著名运动品牌NIKE(耐克)、ADIDAS(阿迪达斯)、NEWBALANCE(新百伦)、休闲名牌Levi’s,独家代理全球分布最广泛的鞋业品牌之一BATA。

    近两年,百丽集团年营业额超过230亿元,蝉联中国市场同类产品销售额及市场占有率第一。销售网络覆盖中国大陆包括所有省会城市在内的130多个主要城市。产品辐射中国(含香港)、美国、欧洲、日本、东南亚、中东、非洲等国家或地区。历经品牌之痛是广东鞋业自主健康发展的前提,也是走向成功品牌的必由之路。广东鞋业拥有发展品牌的良好机遇,加上自身的发展优势,我们相信,广东鞋业创立品牌和打造更多的知名品牌的道路并不艰难,众多品牌的出现和群“星”闪耀的时代也不会太远。

    开拓创新谋转型 面对经济全球化与国际产业分工的新格局,经济发展的形势已经对广东制鞋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个历史转折的时期,什么才是至关重要的?首先是政府对鞋业的认识、态度和措施很重要,它直接决定了广东鞋业发展的大环境。鞋业虽然是传统行业,但它是人类生活的必须品,只要有人类存在,就永远不会是夕阳产业。面对如此严酷的环境,广东省政府领导审时度势,及时提出了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的发展战略,鼓励制鞋企业自主创新,给了制鞋业极大的支持与扶持。

    

    东莞厚街镇政府牵头制定的《东莞市鞋业转型升级和集群发展政策扶持方案》目前已递交东莞市政府审批。该方案指出,计划将投资金额12.8亿元开发建设世界鞋业总部基地,重点引进鞋业研发机构、国际贸易及采购商、全国各地成品鞋制造商及品牌商、国际国内原材料鞋业集群聚集效应明显有助企业转型升级。该方案还指出将实行试点先行先试,即将选取厚街镇作为鞋业转型升级试用镇,同时选取鞋业制造企业30家、鞋业品牌企业20家、鞋业贸易企业20家、鞋机企业5家和原材料配套企业25家作为转型升级试点企业,优先享有鞋业产业转型升级的各项政策。

    惠东县政府规划6000亩地建设中国女鞋生产基地,目前一期规划2000亩已立项项目建设期4—5年,一期投入10亿元。有标准厂房、配套宿舍、综合服务大楼。此外,惠东县政府把鞋业发展摆到议事日程,组织成立惠东县鞋革行业总会,协助中小企业局等政府职能部门,加强对惠东县鞋革行业企业的服务、指导、管理和监督工作,为县委县政府制订产业政策和产业规划。

    珠三角制鞋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及出路 每一次国际性的产业转移,都会给承接转移的国家及地区带来新的发展机遇,甚至是跨越式的经济发展。改革开放的三十年,广东承接了港、台以及欧亚皮革鞋业的历史性转移,使中国鞋业三十年来得到了长足发展。

    

    过去的三十年,广东制鞋业多以粗放型、能源消耗型、扩张型获得发展,而今后的发展应该是符合国际发展新趋势和国家经济调整要求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在新的形势下,广东制鞋业作为优势传统产业如何转型升级,将低附加值的生产制造环节转移出去,将产业链的最高端和税收留下,保证“幸福广东”目标实现?据何会长介绍,广东制鞋业的当务之急是资源整合、结构优化,打造和谐健康的产业生态链,这是全行业每一个企业必须面对,并要深刻认识和积极行动起来的。

    目前,广东省正在实施的“双转移”战略,将会对珠三角的产业结构和产业发展模式带来深远影响,制造业的升级速度会进一步加快;珠三角企业的工厂会逐步转移粤东、粤西和粤北,而企业总部、研发、销售、品牌等会集中到珠三角;这些留下来的产业链的高端(企业总部)将会重新聚集发展,需要合适的载体去承接并提供发展环境,将会进一步带动珠三角商贸业和服务业的发展。

    经济结构的重大变化往往会引发经济结构及产业结构的深刻调整,形成新的发展平台,这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制鞋业的产业升级和调整也是不可抗拒的。那么,作为制鞋企业应如何积极参与这种调整,并在新的产业链条上找到自己的定位呢。

    第一,要坚决摒弃依靠低成本、高利润的数量增长求发展的想法,应依靠质量谋生存,依靠管理求效益,依靠创新得发展谋发展的理念,努力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第二,要从追求短期利益向注重长远可持续发展转变。企业要主动做好节能减排,主动做好提高资源利用率,严格做好与企业相关的环境保护工作。

    第三,要从小而全、单打独斗,转变为更加注重合作发展,更加注重国际分工、社会分工、协作配合、错落发展、各具特色,在产业链上找到自己的定位。
 

   

 
 
[ 文章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主办:中国鞋业研发设计中心、国家鞋类检验中心、全国橡胶工业信息中心鞋业分中心、莆田市鞋业协会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2008-2014